文|李卉十大配资平台app官网
编辑|翩然
1996年,一位名叫白铃安的美国人以仅3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座古老的中国祖宅,并将这座宅院完整地搬迁至美国。经过专家的评估,这座宅子的价值竟高达2亿元人民币。来到美国后,它迅速成为了美国著名博物馆的镇馆之宝。
但这座祖宅的前主人究竟是谁?为何以如此低廉的价格将其卖出?这座价值连城的宅子背后,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?
展开剩余85%祖宅的背景
上世纪90年代,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飞速推进,县级市和小镇迅速扩展。许多年轻人离开家乡,向城市发展,寻找更广阔的机会。与此同时,古老的乡村和传统的老房子逐渐成为“过时”的象征。对许多人来说,这些没有自来水、没有冲水马桶、没有集中供暖的老宅子,比起城市里现代化的楼房,显得既不舒适也不实用。
随着新型城市的崛起,许多地方的“老房子”逐渐被标上“危房”标签,等待拆迁。有两种选择:一种是趁房子还未拆除,卖给别人;另一种是等待拆除,等新楼房建成后搬进现代化的家里。1996年,位于安徽省休宁县黄村的一户黄姓人家,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。这座老宅名为“荫余堂”,建于清朝嘉靖年间,曾是一个商人黄氏家族的祖宅。黄家人曾在武汉和上海经商,年迈的黄氏商人最终选择回到家乡,在这里修建了这座宅子,寓意着为子孙后代提供庇护。
“荫余”一词,意味着庇护和安宁,承载着黄姓先人的愿望,希望这座宅子可以一直守护着家族的后代。经过几百年岁月的沉淀,荫余堂为八代黄家子孙提供了居所。直到上世纪80年代,黄家后人离开家乡,到上海和海外追求事业发展。这座200多年的老宅也就空置了下来。
荫余堂是一座四合五开间的砖木结构建筑,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,房屋内外的布局也极具徽派建筑特色。它不仅是居住空间,也是防御性建筑,四周有廊道连通,空间宽敞。荫余堂所处的黄山市休宁县,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,徽派建筑的代表作。徽派建筑有着轴对称的布局,中轴线上是厅堂,两侧是居室,前方的天井象征四水归堂。屋脊上高高耸立的马头墙、错落有致的墙线、黑瓦白墙的色彩搭配,再加上精美的木雕,让整个建筑如同一幅动人的画卷,展现了徽州水乡的独特文化风貌。
卖祖宅的决定
1996年,学者白铃安在黄村旅游时被这座徽派建筑深深吸引,她拿着相机记录着古老建筑的风土人情。由于时代的变迁,黄村的许多老房子都空置了,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。荫余堂也不例外。门口常常是敞开的,静静地迎接着它们最终的命运。白铃安走进了这座老宅,她在屋檐下、窗棂旁、池塘边,甚至在榫卯结构中,记录下了它昔日的辉煌。
走进天井时,她惊讶地发现厅堂内有一群人在激烈讨论。这些人显然是同一家族的成员,正在商议祖宅的去留。领头的是荫余堂的34代传人黄振鑫。当时黄家人已经大多迁居至上海或海外,根本无力照料这座年久失修的老宅。维护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徽派建筑,耗费巨资和精力,已经远远超出了黄家人的承受能力。于是,黄振鑫不得不召集家族成员商讨是否将祖宅出售或等待拆除。
当时,黄山市正在推动旅游城市建设,荫余堂也成为了游客们的热门参观点。尽管黄振鑫内心不舍,但他希望能将祖宅转交给合适的买家,避免其被拆除。然而,家族内部的意见并不统一,关于卖还是留,讨论一度陷入僵局。这时,白铃安用流利的汉语问道:“我可以买下它吗?”这一句话像是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,打破了僵局。
事实上,白铃安不仅是一个普通游客,她也是美国皮博迪·埃塞克斯博物馆中国艺术部的主任。作为博物馆的展览策展人,白铃安一直有一个心愿——将一座原汁原味的中国徽派建筑搬到美国,供游客参观。因此,她提出了将荫余堂整体搬迁到美国的想法。黄振鑫认为,将祖宅卖给白铃安是最好的选择,这样既可以避免拆除,又能保全家族的文化遗产。
经过一番协商,荫余堂以3万元的价格卖给了白铃安。虽然价格显得非常低廉,但白铃安深知,搬迁这座占地500平方米的古建筑到美国,所需要的费用远超这笔交易的金额。回到美国后,白铃安找到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家投资公司——Fidelity基金会,成功获得了1.25亿美元的资助,并与黄山市政府合作成立了中美徽文化研究院。
在荫余堂卖给美国后,研究院不仅对黄村的一些古建筑进行了修缮,还为黄村修建了公路和广场,极大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。荫余堂的搬迁,成为了黄村走向国际的起点。
搬迁至美国
1997年春天,荫余堂的拆迁与搬迁工程正式开始。整个拆迁过程异常复杂,工作人员细致地拆解了超过2700个木构件,近1000块石片,甚至包括房屋内的生活用品、装饰物,以及鱼池、天井、院墙和小院的石路板等。拆解工作整整花费了四个月,白铃安亲自用摄影机记录下了每一件构件的拆卸过程。
在拆解过程中,工作人员还发现了一些珍贵的历史遗物,包括黄家家主在上海经商时寄给家人的信件、日记,还有一些清代的发簪和带有清代邮票的信封等。这些物品为博物馆的收藏增添了宝贵的历史资料,也为荫余堂的文化价值提供了有力的佐证。
为了确保荫余堂能够完美还原,皮博迪博物馆选择了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塞勒姆市作为新址。塞勒姆市有着悠久的历史,是美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,而且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。18世纪时,塞勒姆市就已开始与中国进行远洋贸易。因此,塞勒姆成为荫余堂在美国的新家再合适不过了。
1998年2月,荫余堂的拆卸部件抵达美国,经过中美专家的共同努力,历时5年的修复工作终于完成。2003年6月21日,荫余堂正式对外开放。青砖黛瓦、马头墙、雕镂木窗、天井等元素都完美还原,整个建筑宛如穿越时光隧道,带领参观者走进200多年前的徽州。
荫余堂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座被完整迁移至海外的古徽州建筑。开馆当天,博物馆迎来了成千上万的参观者。为了保护这座珍贵的古建筑,博物馆采取了分批参观制度,每批游客的参观时间严格控制在30分钟以内。
文化遗产的意义
荫余堂的搬迁事件让许多人开始反思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。虽然有些人认为将祖宅卖给外国人是“数典忘祖”,但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,荫余堂的搬迁其实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。在90年代,皖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还不均衡十大配资平台app官网,古建筑的保护几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。许多地方政府在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盘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